Nov 14, 2017

我愛你與你無關 (小飛蟲錄音)

「停止對眾生的批判」
不管人在做多執著的事情,
你一旦知道他在找的跟你相同時,
就不會再笑話他了,也不會再羨慕他了。
如此我們不會再看不起任何人,也不會再羨慕任何人,
因為大家都在做同一件事情,就是在找那丟失的天國。
而大家也都在犯同一個錯誤,就是在找替代品。

「執著」就是「堅持去創造我存在的因」
為什麼正義感是執著呢?因為他認為他要做點什麼才平安。
只要認為要做點什麼才有價值、有存在感,才是對的,就是執著。
因為當他這麼做的時候,等於在說:「世界是因,我是果」。
為什麼做好事也是執著呢?因為你心中還有個「好事比壞事好」。
說明事情能影響你,把好事當成了偶像。
(誰有影響力,誰就是因,被影響就是果)
所有的念頭都是執著,因為都是在顛倒因果中尋找上主。

「我愛你與你無關」
因對果有責任,這責任是上主定義的。
果沒有義務愛因,但因負責愛果。
這世界本來就是讓我們愛的,因為這世界是我所造的。
它是我的延伸,而我只能無條件愛它。
我不愛這世界只有一個原因:我覺得它沒給我我想要的。
也就是把它當成了因,因此不可能愛它。
唯有把這世界當成了果,才可能愛它。

349 - 那唯一的真相 (人生真相劇透慎入)
https://drive.google.com/open?id=0B0sU947s38iPNlcyZkE0NEZvbHc


Nov 1, 2017

不設防就是我的保障

你的家不在世界的任何地方,而是在這個意念裡。
在其中,你是全然的安全、寧靜、純潔、喜悅,毫無限制。
愛是不可能受到限制的。

一直以來,你試圖限制愛、提防愛、攻擊愛。
為什麼「不設防就是你的保障」呢?
因為一旦敵視愛,就不可能再看見它了。

當你還想捍衛、守護任何東西時,
表示那些東西是脆弱且會失落的,因而不可能是真實的。
你能失去的只有幻相。

這身體、這世界,怎麼可能是你?
這是再傻不過的念頭了。

凡真實的絕不受威脅,而不真實的根本就不存在。
你只可能是上主的摯愛。


Oct 17, 2017

絕望

聖靈:
無意義感的沉重讓我感到瘋狂、絕望,
如影隨形、揮之不去,沒日沒夜的折磨,
宛如普羅米修斯之苦。



不要再期待做每件事情本身能帶給你多大的滿足,
你心裡越來越清楚:
無論做哪些事情、和誰會晤,都與心裡的洞無關。

絕望是件好事,你是該對這世界不寄任何希望。
這裡的任何形式都一樣,形式本身毫無價值可言。
正因形式與意義完全無關,如果你選擇了另一種內涵,
無論做任何事都能享有踏實的平安。

你還不習慣做這樣的選擇。
在絕望的時刻,我邀請你和我一起試試吧!
沒有什麼好怕的。


天堂是我必然的選擇

它的創造招式是分裂
將唯一裂解成各種各樣,衝突矛盾
同中異異中同,無限衍化為大千世界
眩目繽紛,但內涵皆空
零與其他數字的無盡乘除

祂的創造並不是合一
因為零的夢魘無法弄假成真
一切二元都仰賴彼此
唯真實不需要依靠虛幻而存
只是笑看夢者的小小遊戲


Oct 3, 2017

聖靈新解 (小飛蟲錄音)

奇蹟課程學員的最終目的,是接受自己的救恩。
什麼是救恩?就是看到分裂從未發生。
「分裂從未發生」意味著什麼?
意味著「我和上主沒有分裂」。
我依然如上主所造,我和上主是一樣的。
那我再想,這究竟意味著什麼?
上主是什麼?自由。如果上主都不自由,還有什麼是自由的?
換句話說,我是自由的。

那我再想:不對啊,我是自由的,那我在幹什麼?
整個求道、修行、回家,講第一層分裂、第二層分裂,
所有的這一切我在做什麼?

有兩句話,先讓大家體會一下:

1. 為什麼我們無法把自己變成不是自由的?

因為我們是自由的。
因為我們如上主所造,從未和祂分裂過。
上主是自由的,所以我們是自由的,也無法把自己變成不自由。
如果我們的真相是自由,
那我們一直不斷嘗試在做的事情就是:想把自己變成不自由。

什麼叫奇蹟課程說的離開上主?
從一開始到現在,我們試圖離開上主,而且從未成功過。
說白了,就是我們一直在試圖把自己變成不自由。

2. 為什麼我們能假設自己不自由?

因為我們是自由的。(兩句話的答案都是相同的)
那我們究竟在做什麼?
所有的法門和方法出現,都是基於一個假設:
「我在一定程度上不自由,而且在一定程度上有自由,
我用自由的一部份在修我認為不自由的那一部份。」
所有的法門都是這樣。
如果真相是「我一直是自由的」,那我在做什麼?
那我就是在玩一個遊戲,用我的自由來假設我有什麼不自由,
再制定一套法則,在其中把不自由修成自由。
而真相是「我一直是自由的」,因為分裂從未發生。

換句話說,修行是否需要時間?覺醒是否需要時間?怎樣才能覺醒?
當我提出這些問題時,其實都是在假設自己不自由。
因為我們假設自己不自由,才會問:
哪一世是我最後一世?怎樣修行才能節約時間?
如何消除罪咎、減少恐懼、進一步揚升、更接近聖靈?
這一切都假設:我是不自由的。
如果分裂從未發生,我依然是自由的。
那我究竟在修什麼?

不覺醒,只有一個可能,就是:我還不想覺醒。
為什麼呢?因為我是自由的。
上主是自由的,上主之子必然是自由的。

我們一直想證明自己可以變得不自由。
最初的那一念就是想離開上主,想做「不是上主之子」,
想看看「自由能不能不自由」。
我們一直在做這樣的事,但沒有成功過。

包括修行的背後,都是我們意圖認為自己成功了。
你看!我不自由、被侷限、困在人間了,我有苦、有恐懼、有罪,
所以我要化解這一切、要回家。
它背後有個更深的信念:
「你看!我把自己變成不是上主之子,所以現在要回去,把自己變回上主之子」
這背後的假設就是:
「我已經成功把自己變得不自由了」

所有修行的人目的就是要離苦,但最大的福音不是告訴你怎麼離苦,
而是告訴你:你的苦都是你想像出來的。
所有的煩惱都是自己想像出來的,你從來沒有真正苦過。
如果我們發現連苦都是自由的選擇,
那這苦還能說服自己是苦嗎?

自始至終,其實我們都在天國跟天父玩一個遊戲。

打個比方說天父姓袁,
我說:「我現在要變成不是你的孩子,不姓袁。」
然後跑出去玩,想盡各種方法讓自己姓張、姓王、姓李、姓趙。
有一天跟天父說:「你看!我已經不姓袁。」
天父說,「但你還是我的孩子,你姓不姓袁無所謂。」

上主是自由的,因此我們不管怎麼玩還是自由的。
我們用完整的自由在玩一個遊戲,
一直想用這個自由把自己變成不自由。

所以這個遊戲上主根本不會干預,
祂只會在旁邊靜靜的看「你在做什麼?」
你想證明你是不自由的,你在用你的自由來證明你是不自由的。

我們每一次試圖讓自己不自由,都得編個理由。
因為你本來是自由,而想變得不自由,
不就需要理由來說服自己嗎?
「你看!我為什麼不自由」
這就是我們每天每分每秒在做的事情。
從早到晚可以說出無數條理由,對不對?
「我要去上班、我今天生病、我需要錢、壽命是有限的、想要的東西得不到...」
這都在說一件事情:「你看!我已經成功的不自由了。」
我們就在做這個事情,一直在做。

所以說不覺醒,只有一個可能,就是:我還不想覺醒。
我還沒有放棄再試試,看我能不能不自由。
一旦我承認自己只能是自由的,不能是不自由的,
遊戲就結束了,不能玩了。
這個遊戲包含一切,包含小我和聖靈。

從這個角度來看,聖靈是什麼?
聖靈是小我的相反。
你每生出一個念頭認為你不自由,聖靈就做一個相反的回答。
你說:「我可以獨立」;聖靈說:「不」
你說:「我有罪」;聖靈說:「不」
你說:「我現在很害怕」;聖靈說:「恐懼不存在」
你說:「都是他讓我不平安」;聖靈說:「不是這麼一回事」
你說:「這事情讓我很煩惱」;聖靈說:「這事情不存在」

小我這麼走,祂就那麼走;
小我凸、祂就凹,祂永遠和小我相反。
聖靈沒有一套固定的標準、法則、計劃,永遠不干預。
因為你是自由的。

當我們的自由之心想玩一個遊戲時,
聖靈有一件事情不能做,就是不能干預這個遊戲。
因為我們是自由的。
祂只會做一件事情,就是告訴你:
「你想要不自由,但無論怎麼玩你都還是自由的。」

小我試圖證明自己不自由的方式,在每一個人身上都不一樣。
有人透過經濟、有人透過感情、身體,以各種方式來證明。
不只是人類,眾生都一樣想證明自己不自由。
而聖靈就是去否定這件事。
你越想怎麼做,祂越從另一個方向告訴你你做不到。
你想從左邊離開上主,聖靈就從右邊拉你。
你想往上拔離開上主,祂就往下拉你。

聖靈是怎麼產生的?
當你試圖離開上主的時候,就出現了「聖靈效應」。
聖靈和小我永遠是成對出現的。

奇蹟課程說,聖靈只是一種修正。
說白了,祂什麼都不是,
祂只是一股力量,無論你怎麼動,祂都告訴你「你動不了」。

誰創造了聖靈?小我創造的。因為它們是同時出現的。
不管小我從任何一個方向動,都有聖靈在那堵著它。
所以聖靈和小我的出現,它們合在一起只說明一件事情:
「你依然是上主之子」。

但我們正在試圖玩那個遊戲。什麼時候是盡頭呢?
當我最後發現,不管我怎麼努力都還是自由的時候,遊戲就結束了。
我發現我不可能不是上主之子了。

整理自:https://www.youtube.com/watch?v=FMdyxasO41s



願我記得自己與上主是一體的

聖靈,此時此刻我願意全神聆聽祢的聲音。

無意義的事物毫無否定與肯定的必要。
我不願再致力於否定這些形式,
這些否定出自對執著的恐懼,仍舊是與之認同的一體兩面。

一切形象皆為輕煙薄霧,
若非渴望逃離祢,再多雜音都無法阻撓我們會晤。

再也沒有什麼比領受祢的禮物更重要。
若要超越所有否定與緊抓,唯有願心凌駕於上。
我願認出一體自性,一如祂所造,在祂內安息。


Sep 16, 2017

救恩是我在世上的唯一任務

應該把生活過得充實,吸收新知、參加活動,交友廣闊
應該有幸福的感情、親情、友情
應該樂於工作
應該維持快樂、真誠、有魅力
應該樂於探索生命的各層面、保持身心強健
應該受人人喜愛 ...


這些所謂的「普世價值」,是世人認為自身生命有意義的指標,
但也是綑綁自己、讓你無法平安的念頭。
只要你把這些信念當作生命的任務與目標,
便會時時批判自己尚未達到理想。

你甚至會拿內在修行和外在生活來比對,
好似修為越高,便會相對顯化為越豐盛的形式 (金錢、人際關係、名氣...)。
若未朝此方向前進就會感到自慚形穢,豈可能接受自性的無條件圓滿?
這是對「信念創造實相」的誤解。
世界無須改變,只有你感知世界的方式才需要改變。
因為你已為自己的幸福設定了諸多條件。

如果把所有「應該」替代為「不應該」,
是否願意同樣接納這樣的自己?

如果把所有「應該」替代為「可以... 也可以不... 」,
試著深入感受看看,是不是覺得鬆綁了不少呢?

人間的大多數快樂,其實是快感而不是幸福平安。
無論是美食、影音新知、開心活動帶給你的,都是一種刺激。
刺激本身沒有問題,但人們會產生執著,甚至上癮,
因為每一個刺激之間的空白變得難以忍受。

不要抗拒那些看似「邪惡」但會產生快感的行為。
只要帶著覺察去做,就能練習去寬恕每一次快感結束後的自我譴責。

我決不會貶抑你的所有「應該」與「不應該」,
只要你邀請我陪伴你的每一次覺察,這樣就夠了。



Sep 4, 2017

Seeming Deadlock

小我的聲音彷彿惡魔的低語,在腦中不斷呢喃催眠,
訴說著逼真的謊言,慫恿我蹚入虛幻的騙局。
越來越發現自己的心智狀態如此脆弱,
難以抵擋誘惑,迷離在夢遊與短暫清醒的狀態之間。
我就像是佛羅多戴上了魔戒,
又像是洛汗國王希優頓,在葛力馬的讒言中迷失沉淪。

在這狀態中,我帶著善意而來的弟兄都成了敵人,
除了攻擊與防衛以外,沒有其他選擇,因為寬恕等於犧牲。
在這狀態中,小我的話語聽來千真萬確,
聖靈的話語則如天方夜譚,置若罔聞。

看似牢不可破的死局,
一切的一切都只因為信了那一念。
那一信,就誕生了大千世界,
以及這綑綁人類生生世世的意識迷宮。
那一信,才讓那無謂的念頭成了可怖的魔鬼。

只要記得這一點就好,
最強大的是我心靈的能力。
若非選擇戴上魔戒,索倫只是個看不到也沒行動能力的傢伙。
沒有我的信任,小我連個屁都不是。


Aug 30, 2017

God

God is the light in which I see.
God is the Mind with which I think.
God is the Love in which I forgive.
God is the strength in which I trust.

God walks with me wherever I go.
His Voice speaks to me all through the day.

And thus, there is nothing to fear.
Because I am sustained by the Love of God.


Aug 28, 2017

劃地自限

如果去愛被自己排拒於外的那群人又如何?
會被瞧不起?沒有原則?
你是為了自己的特殊身份拒絕弟兄,還把罪過推給世界。

不願意敞開心去愛和自己「不同」的人,是理所當然的。
但若你不看出你們的相同,甚至原是同一個心靈,
大家就會一起沉淪痛苦。

自恃甚高可以讓你得到什麼?
除了驕傲及孤獨以外沒有別的。
誰會因為你和他們和睦相處而貶低你?
除了你以外還會有誰?

你劃地自限,把他們貶低為不值得你愛心的一群人,而抬高自己的特殊價值。
也因此把自己的心劃破了一地。
其實你根本無須如此。

你的幻覺比別人的更好?還是更壞?
以為世界比自己愚昧、邪惡,每個弟兄內在的智慧有高低之分?
以為自己比別人清醒?還是在做一個自己比別人清醒的夢?

幻相沒有層次之別。
不是完全清醒,就是依然在夢中昏沉。


厭世

這世界沒有任何我要的東西。

曾經以為想要的,都不是我的救恩。
沒 有 任 何 一 個 是。

這豈能不厭世?

現在只能浸泡在這個感受中,像漬醬瓜一樣。
看會怎樣。


Aug 22, 2017

條條大路通羅馬

以前曾以為,聆聽聖靈後祂會告訴我:
去哪裡是對的、做什麼是好的、說什麼沒錯,
而一直活在「不確定自己是否靈性正確」的茫然裡。

其實祂根本不會教我是非判斷,
因那正是我拿來懲罰自己的手段。

正因如此,
無論我去哪、做啥、說什麼,都不可能是錯的。
聖靈的計劃已經寫定,
因為無論怎麼走,每一條路都通往寬恕。

一切形式皆不重要,願意學習的人終將認出:
時時都是最適合自己的教室。

在任何情境下,只有唯一一課好學:
「我要平安,還是定罪?我要天堂,還是地獄?」


Aug 20, 2017

腦內的斷捨離

如果對每個飄過腦中的念頭都問一句:
「這是真的嗎?我可以百分之百確定它絕對是真的嗎?」
才發現,原來我根本不能肯定這世界萬物的真實性。

例如:「這個天空是真的嗎?」
然後:「肉眼看到的東西真實存在嗎?」
我都無法肯定回答。
一直以來我們都只是純粹相信著這些無法肯定的事情。

甚至是腦中的各種座右銘、道德信念:
「不得遲到」、「人生沒有結婚生子便不圓滿」
「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偷拐搶騙有罪」....

爸媽告訴我們、學校教我們,或從影視書籍看到,
這些信念就如同指令一般輸入腦海,
看似一切真實不虛,因此我們天真的小腦袋也鮮少質疑。

當我們相信了這些念頭,便排除了反面的其他可能性,
過去與未來的真實性也變得不可動搖。
任何事件的當下,這些信念會先聲奪人,告訴我們應該如何行動。
即使與內在的聲音有所衝突、疑惑苦惱,
因為認定了它們就是自我價值,我們不得不前後一致,
持續讓信念凌駕於當下的直覺感受。

因為,「我」其實就是這些信念的總和而已。
沒有了它們,「我」會死。
因此相信這些信念時,我便是極端殘暴的,
擋在它們面前的人必定要釘上十字架不可。

在化解的過程中,一定會問:
「究竟還有什麼能相信的?」

沒有。
因為真理不需要我們的相信。

抱著質問的心態去看每一個舊有概念,
便會發現原來「愛」、「平安」、「仁慈」的品質,
我們可能一丁點都不瞭解,甚或恐懼,
所以才會把它扭成自己所知道的那個樣子。

挖不下去的時候,只要問自己:
我到底要什麼?
是原本這虛假且不可能幸福的世界觀?
還是一個完全未知的真理?



Aug 17, 2017

帶著愛說不

我從未學習到「帶著愛說不」是怎麼一回事。

對我來說,說「不」或拒絕別人有時等同於傷害對方,
因運而生的內疚也讓我難以承受。

說「不」等於傷害對方。
這是真的嗎?

如果把這個念頭反轉過來:
・說「是」等於傷害對方 — 欺騙
・說「是」等於自我傷害 — 犧牲
・不說「不」等於傷害對方 — 冷處理更傷人
・不說「不」等於自我傷害 — 內疚
・說「不」不等於傷害對方 — 只是表達自己

這些情況似乎都更接近真實。

由於在恐懼與不知所措之下,
無論是犧牲妥協、配合大局,或者間接、委婉的冷處理,
反而對雙方都造成更大的波瀾。

真正造成傷害的是我不尊重自己的心,
同時又做了違背自性的事:
以恐懼回應,而不是愛。

我從未想過有可能帶著愛說不。
若在平安的心境下說不,便能明晰而仁慈,
對方依然能感受到連結與支持,因此說什麼都不再是重點。
人與人之間的互動,終究只是為了尋求那底下的愛而已。

最重要的是,因為我為自己選擇了愛的情境,
不管對方的反應如何,都能以一顆寧靜的心來看待了。


Aug 8, 2017

Poem to Hitler (Bert Hellinger)

Hitler,

I look upon you as a human being
Just like me,
With a father, with a mother,
And with a definite destiny.

Are you therefore superior to me?
Or are you inferior?

Are you better than me
or worse than me?

If you are superior, then so am I.
If you are inferior, then so am I.
If you are better than me or worse,
Then I am that, too.

For I am a human being just like you.
If I were to respect you, then I respect myself.
If I detest you, then I detest myself.

Dare I love you?
Am I obliged to love you?
Because if I don't,
Then how could I be allowed
To love myself?

If I acknowledge that you were human,
Just like me,
Then I must look at something
That created both of us ---

Equally ---
Something that created you as well as me ---
Something that even determines
How we are both destroyed.

How could I possibly exclude myself
From our common ultimate source ---
All the while I am excluding you?

How could I ever blame this ultimate cause
And raise myself so far above it
As long as I am blaming you?

Yet I dare not pity you.

The ultimate cause of your rise and fall
Is no different from mine.

I honor it in you
As I honor it in myself,
And I surrender to everything
It has created in you ---

And to everything it has created in me ---
As well as to all it has created
In every other human being.


- Bert Hellinger《Gottesgedanken》p.247
 (Translated by Thomas Mellett)



愛內沒有怨尤

Love is what you are already. Love doesn't seek anything. It's already complete. It doesn't want. It doesn't need. Has no "shoulds". It already has everything that it wants. It already is everything it wants, just the way it wants it.

So when I heard people said that they love someone and want to be loved in return, I know they are not talking about love. They are talking about something else. Sometimes you may seem to trade love for the stressful thought appearing in the moment. It is a little trip out into illusion. Seeking love is how you lose the awareness of love. But you can only lose the awareness of it, not the state. That's not an option. Because love is what we all are. That's immovable.

When you investigate your stressful thinking, and your mind becomes clear. Love pours into your life. And there is nothing you can do about it. Love joins everything, without condition. It doesn't avoid the nightmare. It looks forward to it, and then inquires. There is no way to join, except to get free of your belief that you want something from your partner. That's true joining. It's like "Bingo! You just won the lottery."

If I want something from the partner, I simply ask. If he says no and I have a problem with that, I need to take a look at my thinking. Because I already have everything. We all do. That's how I can sit here so comfortably. I don't want anything from you that you don't want to give. I don't even want your freedom if you don't. I don't even want your peace.

Love wouldn't deny a breath. It wouldn't deny a grain of sand, or a speck of dust. It is totally in love with itself, and it delights and acknowledging itself through it's own presence, in every way without limit. It embraces all. Everything from the murderer and the rapist, to the saint, to the dog and cat, tree, and sky. Love is so vast within itself that will burn you up. It's so vast that there is nothing you can do with it. All you can do is be it.

Thinking you need someone's love is very stressful. When you don't have it, you suffer. And when you do have it, you want more of it. Or you're afraid that you lose it. When you believe your stressful thoughts, you suffer. But when you question them, you don't suffer. You realize that you don't need the love of anyone in particular because you can feel love all the time, with or without another person. That is the awareness of love itself. You can't lose love itself. You can only lose the awareness of it.

When we question our stressful thoughts about love, we can begin to find true fulfillment. It doesn't take two people to have happy marriage. It only takes one. Seeking approval is one of the main ways that people lose the awareness of it. Seeking is always stressful. It puts your happiness in other people's hands.

─ 《Your Inner Awakening》Byron Katie


Aug 7, 2017

假性孤兒

很早我就知道家不是自己的歸屬之地。
但仍對它有所期待,想透過各種方法扭轉、改變,而安住其中。
這只表示我依然沒有接受家人們的現狀,
唯一的解決之道,就是超越角色的期待來看他們。

若他們只是和所有人一樣,都是情感缺失者、人類兒童、信仰者?
我依然渴望他們的認同、信任他們的判斷、相信他們的信念嗎?
God... this is hopeless.

況且,我也沒有能耐控制其他人要相信什麼。
他們相信了自己腦中的故事,並投射焦慮給我,
不代表那是真實的,也不代表我需要為那些故事負責。
「我害他們擔心、不快樂,我有罪」
終究我只能檢視自己的故事及看待他們的眼光,並為此負責。

我曾經看見他們的恐懼,因而能放下攻擊,
但從未看見他們的信念及背後的故事,那也是我可以放下的。
因為對他們的忠誠,我至今仍不願退演這部劇本,
彷彿打破協議就等於背叛、等於不愛。
但事到如今,也只有這一個方式才能讓大家同時解套了。


Jul 28, 2017

交換禮物

這股悲傷的情緒,是你心裡知道:
一直以來依戀的某些東西即將消逝,勢在必行。

就像小孩成年了一樣,
你認出一直以來珍愛的舊玩具已不再需要了。
帶著感謝的心情來目送它們吧!
你已準備好站起身來,離開扮家家酒的遊戲。

用這些不再有意義的破舊之物,和我交換。
我會給予你內心真正渴望的一切,
真正有價值的一切。

其實它們早就是你的了。


Jul 27, 2017

交託

寬恕很容易卡住的一個環節就是交託。
我們覺得痛苦,但不知道要怎麼讓聖靈來幫助自己。

我也曾有這些經驗:

「聖靈,幫我達成 _____ 好嗎?」
→ 自以為知道什麼才是問題真正的解決之道

「我把痛苦交託給祢,請用祢的平安來取代它吧」
→ 只想擺脫痛苦的果,卻不願意放棄它的因

「我把一切都交給祢修正了,有什麼錯誤的都幫我取代吧」
→ 把責任都丟給聖靈,不具體的說法顯示出保留幻相的意圖

顯然,以上皆無效。
那要怎麼交託才有效呢?
我想重點在於,自願否定幻相的價值

「否定」其實是有一個陷阱的,
在尚未來到質疑幻相的步驟前,就先否定物質世界中的體驗。
例如:「一切不具任何意義」
對於還深信一切非常有意義的我們來說,
不適合先把這句話奉為圭臬,
否認自己的體驗其實是最不值得的。
相反地,我們必須先誠實承認自己的體驗,才有可能交託。

回到交託,
當我在重複的情境中一再受苦,到了再也不願忍受的地步時:
「在這個情境中,請告訴我真相是什麼?」
「無論讓我受苦的原因是什麼,我再也不要它了」
感受自己想要徹底終止受苦的渴望,
靜下心來,聖靈必定有所答覆。

當祂讓我們理解導致受苦的幻相時,便能看出:
自己所賦予這幻相的價值,才是我們痛苦的根本原因。

但要讓極其珍視的價值消逝,
等於是讓部份的自己死去,必定相當難受。
這時候必須讓聖靈陪著自己來看,才不至於又掉入恐懼的漩渦。

有了祂的陪伴,才能真正地觀看、等待、不判斷。
幻相的面紗脫落,自然而然失去了意義。

若未先自願看出珍惜的幻相沒有價值,
聖靈也無法用祂的真相取而代之。
在寬恕的歷程中,往往會因為痛苦的感受,
而有太快略過中間歷程,想跳進結論的傾向。

但寬恕失敗時也無須感到自責,因為聖靈決不會因此責怪我們。
只需要知道,自己的茫然無措,
很可能只是「還想保留某些價值久一點」的防衛措施而已。
待願心更加成熟時,練習的機會便會再次來臨。



Jul 23, 2017

安靜的絕望


The mass of men lead lives of quiet desperation.
大多數的人都活在一種安靜的絕望中。
── Henry David Thoreau 

其實我們每個人內心深處都有這種安靜的絕望,
知道這世界裡的自己,過著一種朝不保夕的人生。
死亡與失落的陰影揮之不去,
痛苦與恐懼帶給我們的強度遠大於快樂。

但大家都很有默契地選擇遺忘、否認、逃避,
總有各式各樣要忙碌的事情來轉移注意力,
害怕一靜下來,那陰影就會悄然浮上,啃噬自己的心。

或者我們轉向宗教、靈修、家庭、婚姻、朋友圈,
藉由種種所謂的正向力量試圖「解決」那傷痛,
但依然體驗到不同形式與程度的苦。

我們常以為,自己不快樂是因為沒有這個、沒有那個,
但即使是大家眼中的傑出人士、人生勝利組也不例外。
內在的平安與外在人生混得是否成功,完全無關。
最慘的是,發現得到自己要的,卻依然痛苦...
誰能不憂鬱?

在這裏,所追尋任何的快樂都稍縱即逝,
但要付出的代價卻太高,而痛苦與寂寞卻是恆常的。
於是我們表面上繁忙喧囂,實則默然絕望度日。

在小我面紗下的世界,沒有任何出路。
我們時時刻刻投注所有心力,掙扎抗拒直接面對真相,
即使一路下坡,依然要抵抗到底,
直到我們再也忍受不了的那一刻為止。

那一刻,再也無法忍受這樣的謊言與痛苦,
燒毀一切幻相的決心油然而生。
即便這等同於燒毀「自己」。
那就燒毀吧。

那一刻,我們才終於願意由身體轉向心靈了。


所謂不快樂,是擔心自己沒有某樣東西
憂鬱則是明白自己永遠不會擁有它

而自由是領悟到沒有任何東西是我們的
也沒有任何東西可以是我們的

所以事實上,沒有東西不是我們的。

──《靈性衝撞》



Jul 18, 2017

上主是我得以信賴的力量

在這條路上,唯有兩項工具能讓我們前進:
一是願心,二是覺察力。
兩者缺一不可。

若只有願心,很可能遍尋各種門道,拚了命的苦練,
卻依然繞不出迷魂陣,深陷小我的泥淖裡。
若有覺察力,但願心不足,
看穿了小我的招式,對聖靈卻仍未能信任,而無法交託。

練習手冊就是在這一天一課中,
循序漸進地為我們磨練這兩項利器。

前幾回操練練習手冊時,
「一切不具任何意義」「我所見的只是報復形式」
這一類練習總能讓我練得孜孜不倦。
「我是蒙受祝福的上主之子」「上主是我得以信賴的力量」
這一類看似新時代肯定句的練習,卻讓我敗下陣來,
不是過目即忘,就是有口無心。
強大的抗拒與解離感讓我幾度放棄了練習手冊。

現在我才明白,在這樣的練習時刻,
方能體認自己的願心多麼薄弱。
寧可不斷把閱讀課程文句的時間塞滿我的空檔,
卻不願回頭檢視當下的內心狀態,
探問:「現在我究竟是和誰一起做這件事?」
自以為正在認真學習這部課程,事實上卻是自欺欺人。

每念一次「上主是我得以信賴的力量」,
心裡就會浮現相反的念頭:「上主並不是我所信賴的力量」。
而這才是我內心真正的信念,
這才是需要我寬恕、修正的信念。

我總是不斷問聖靈,為什麼自己無法信任祢。
而今,才發現不是我無法信任聖靈、信任上主,
而是小我的一切對我來說,依舊是根深柢固的真實。

我們都很愛辨識小我,說「這就是小我,那也是小我」。
然而,辨識出小我的百變花招,並不是真正的看見。
看清它對我一點益處都沒有,只會讓人陷入無盡的痛苦,
才是真的看見了。

到了這一步,終於能交託了。


Jul 3, 2017

眼前的世界是我自己營造出來的

想好好檢視一下對自己的看法
到底是怎樣的自我形象,投射出我現在的境況
於是乎,列出了一大串缺點,優點想半天卻想不到一兩個

「這種人應該沒人喜歡吧」
「我的優點都是假裝的,缺點都是真實的」
寫完後還有這樣的感覺

好難正視對自己的厭惡,有如萬箭穿身一般痛苦
卻依然以一種扭曲的方式維持行坐臥立

對自己的攻擊時時刻刻進行
塑造出我的人生,從過去延伸至未來
這些標籤的真實性沒有一個經得起檢驗,但我卻從未懷疑
或說,不願懷疑

因為如果沒有了這些標籤,我是誰?


 想像一隻蚱蜢陷入蛛網中,被蜘蛛注入不會致命的毒液,
 然後被一層一層的蛛絲緊緊纏裹,仍留其活口以保持新鮮, 
 已被牢牢地束縛住,以防其掙扎或逃脫。 
 因此,它雖然活著,但與原本活蹦亂跳的真正蚱蜢已完全不同,
 那種動彈不得、麻痺僵呆的情況,頗能代表長期處於「人類孩童期」的狀態,
 但全世界都誤以為這就是成年人的正常樣貌。

 那隻蜘蛛可說就是幻相女神瑪雅。 
──《靈性的自我開戰》

Jun 26, 2017

我不知道萬物的目的何在

我們感知並詮釋這世界的方式,
就是經由持續判斷,給人事物標籤和定義。

無論何人何物,我們都指派了一個角色給他們,
期待所有角色都能正常運作,依照我們的預設來走。
符合期待沒問題,不符合期待問題就大了。

牙刷的目的、熱水壺的目的、烤箱的目的也好,
父母的目的、同事的目的、伴侶的目的也好,
只要他們不符合期待,就能引起我們或大或小的不安。

小我造出這肉體的目的,就是讓我們體驗到分裂的幻相,
因此只經由身體感知來判斷,豈可能知道真相?

若一切幻相都只有一個目的,
那就是讓我們看清「它並非真相」而已,
讓我們練習寬恕、重獲平安而已。
在聖靈的眼光中,烤箱的目的和伴侶的目的豈可能不同?
無論是陳進興、鄭捷,或者齊柏林、林杰樑,
都是同一個純潔無罪的心靈,聖父的摯愛。

這對我們來說,是多麼顛覆性的概念啊...
真正的一視同仁,對小我來說簡直不倫不類。
真實的平安,對瘋狂的心靈來說也是不倫不類。

認同小我時,期待必有失落,
因為這是個成住壞空的世界。
認同聖靈時,期待不可能失落,
因為祂只看得見早已寫定的幸福結局。

因此,問題只剩下:「我到底想要哪一個呢?」


Jun 23, 2017

我所看到的都只是一種報復形式

我時常問聖靈:
到底該如何說、如何做,才是最好的回應方式?
似乎怎麼處理都能引起我的內疚感。
但不管怎麼回應他人,其實都不是真正的重點。

開始探究心靈領域後,越來越懂得識別自己對外在的攻擊,
收攝回來後卻變成不斷的自我譴責。
雖然回應外境的方式似乎改變了,困擾我的各種狀況依然持續,
因為最終我仍深切認同攻擊與傷害的意義。

「認為自己可能傷害人」
這個信念所衍生的罪惡感才是小我的目的,
也是需要交託給聖靈的關鍵。
若不放棄這個看法,我勢必會積極防衛,以免別人也傷害我。

作為一具身體,行走於這個世界,
本身就已經是一種攻擊和傷害的形式了。
然而,無論我說了什麼、做了什麼,
聖靈絕不會定罪,只有我才會定罪自己。


Jun 21, 2017

遊戲規則

在你們身上看到了我沒有、且我想要的東西
因此不是忌妒,就是想透過建立關係而佔有、吞噬
如此結合的關係,建構於相互期待與需索的權力鬥爭上
無條件之愛其實毫無容身之地

在你們身上看到了我排斥、不想要的東西
由於懼怕它會在我身上出現 (其實根本就是從我內投射出的)
因此無法不批判、撻伐,恨不得「鞭數十,驅之別院」
但反而因為攻擊,更鞏固了心中的恐懼

小我本身就是無窮盡的慾望,永遠滿足不了
無論是想要的、或是不想要的
其實都不是我需要的,也都讓我的心靈不得平安

這個世界的遊戲規則根本是死路一條,且毫無教化之可能
只有當自己再也一點都忍受不了
真心說出「我不玩了!」
才是贏得這個遊戲的唯一之道


與上主分裂之感是你唯一有待修正的「欠缺」。(T-1.VI.2. )


Jun 20, 2017

我的想法所導致的後果,並非只有我單獨承受

當我自居受害者時,就表示有個加害者在那兒害我,
因此他必然有罪,有罪理當得到報應。
一旦真的換他受到懲罰時,
我卻會因著自己的攻擊之念而感到罪惡,該受懲罰...

也就是說,跳入受害者的身份意味著定罪/罰,
以及隨之而來的罪咎,無限輪迴。
我這樣的想法,不只讓弟兄成了該死的罪人,也讓自己成了該死的罪人。

然而,若我拒絕跳入受害者的身份,會怎麼樣呢?
弟兄因著我的不定罪而自由了,
我自己也免除了罪惡感的侵擾,而心境平安。
因著我的想法,我們同時成了清白無罪的心靈。

我們無須再相互廝殺,爭個你死我死。
因著你,我得到了救贖,也同時拯救了世界。

「你是為了我的救恩而來的,為了教我學會寬恕」
... 這就是聖靈在我每一位弟兄內的涵義


Jun 19, 2017

祢是誰?

「一開始我就不相信耶穌是我的弟兄,祂與我太不同了。
 因為祂認為我的抗拒、依戀、矛盾、痛苦不是真實的,所以不可能理解我。

 我心裡那個『被他人瞭解』的渴望 (靈魂伴侶/密友...),其實是對耶穌的抗拒。
 希望有個盟友可以認同、欣賞、理解我這特殊個人的個性、思考、邏輯、經驗,
 如此我便能證明自己不需要耶穌的愛,而且可以過得更好。」

「但,這是真的嗎?
 祢真的無法理解我所感受到的嗎?
 若你也曾走過我所走過的路,你是否明白我的掙扎?
 若我無法信任祢,又怎能相信祢的眼光更安全美好,而放手取代我的?

 祢是我的弟兄嗎?我不需要書本上所讀到的結論。
 請祢讓我知道真相,耶穌,祢是誰?」


一股非常暖和溫潤的感覺逐漸充滿了我的心。
那是純然的仁慈,它所流經之處彌補了任何縫隙裂痕,
它無需回應所有疑慮,但一切瞬間都獲得解答。
腦海中,無數個紛亂龐雜的問題來來去去,
但祢的愛,超越了一切思維邏輯,
早已答覆了那唯一一個真正重要的。


毫無意義的問題,是無法在問題所在的框架下解決的。
Problems that have no meaning cannot be resolved within the framework they are set.
(W-96.3:1)



Jun 16, 2017

導航

如果今天故事的主角不是現在的我,
而是我想成為的人,會怎麼樣呢?

她的內心是寧靜而喜悅的,豐盛滿溢而樂於分享
與任何弟兄的會晤都同樣真誠
那份愛不受弟兄的任何回應與行為改變
她知道自己不可能受到任何傷害,因而不設防

心的方向指向這裡,而聖靈是我的導航
任何會讓我走偏的狀況下,我只願將路徑交由祢來修正
一次次重新導航


內有惡犬

內在有個拿著武器的人防衛著
若有人想靠近我的內心,就會擺出「內有惡犬、生人勿近」的態度
他到底在保護著什麼呢?

惡犬所全力防衛的並不是外來的攻擊,而是愛的進駐
然而一顆傷痕累累的心,需要的不是惡犬的保護
聖靈的愛與平安才是唯一的出口



生活在由分裂之念而生的世界,並且認同了這身體、這人生
傷痕累累的心便在所難免
這並非是世界或你的問題,只是自己錯信了謊言罷了
和我一起,再看一次吧

對人仁慈一點,不會讓你擔心的事情發生
他人不一定會對你產生什麼期待或需求,但至少不會感到受到攻擊
你也不會讓自己遭受自我攻擊

最重要的是,你的內心會是平安的
不再受到恐懼和擔憂侵擾,更不會懷疑自己的價值了


Jun 15, 2017

死亡

在這個世界上,內心柔軟的人是輸家。
小我說:看看耶穌吧,那樣就是他的下場。
膽敢選擇那無限之愛的人只會招致毀滅。

我們看到祂死了,肯恩死了,許多開悟的人都死了。
但也忘了,這難道不是小我的世界嗎?
祂們的「徹底離開幻相」,
在這個物質世界所顯示出來的便是「死亡」。

從我們的肉眼,這看不到任何真相的肉眼來看,
他們的確死了,在與小我的搏鬥中敗北了。
然而,這身體除了看見死亡以外,其實也看不見其他東西了。

耶穌死了嗎?
我們也以為上主死了 (而且還被我們殺死) 呢。


必死的決心

內在有個信念:
如果選擇愛與寬恕,我就輸了。

外在事物激起越大的情緒反應,其實也就表示:
我心底知道,在那底下我有一個選擇愛的機會,
也是一個小我徹底慘敗的機會。

那是一個我放棄對自己固執信念的機會,
也是一個我失去一切已知意義的機會。

我害怕這巨大的轉變,不知道轉變後會變成什麼樣。
我真他喵的恐懼愛

寬恕,我想真的需要抱著一種「必死的決心」


無意義

無意義的世界令人恐懼,
因此我才要百般判斷和掌控,急於賦予一切事情標籤、歸類,
若沒有這些判斷及背後的邏輯,我就不知道自己是誰了。

這個不知道自己是誰的恐懼,
讓我寧願要這個不停判斷和計劃的「自己」,
即使我也不是很喜歡這樣的自己,
但還是寧可要它,也不要心靈的平安與幸福。

首要之務,先承認我並不知道自己真正是誰。
也不知道自己要什麼、遑論該做什麼、說什麼才能獲得。
我對自己一無所知。


Jun 8, 2017

私密

你知道何以我一直提醒你必須時時意識到我的存在,
必須隨時和我在一起嗎?
因為當你不是和我在一起的時候,都是和小我在一起。
沒有任何例外。

更常和我在一起,意味著更少選擇它。
當任何念頭和情境讓你不安、痛苦,都揭露了你與它的關係有多緊密。
和它逐漸拉開距離,你便不會再與它認同得如此深切,
也不會因著它的搧風點火而信以為真了。

有時你會想躲回自己的「私密」生活,
像切換廣播頻道一樣不再聽我,
但你所熟悉的私密感其實並非真正「私密」。
這只表示你依然認為自己仍有能力隱藏任何念頭。

你把我屏蔽在私密感的門外,
不代表我不知道你的任何念頭,而是你不願我看到,
擔心自己不符正念的俗世想法會被我譴責、被懲罰。
這也只是你對我的錯誤認知而已。
而這也是你對自己、對上主的看法:
「我私底下做了錯事,最終會被祢處罰。」
連這樣的念頭都交給我修正吧,
真相比你的想法仁慈多了。

在寬恕的路上,你以為自己將會失落各種特殊關係與體驗。
你害怕,因為那是你過去所僅有的。
但透過逐漸與我一同經驗生活中的時時刻刻,你會發現:
用另一種心態來看這個世界,並不會讓你陷入想像中的窘境。
日常生活依舊,只是多了份心靈的平安,卻少了份自我折磨的瘋狂,
你便不會再如此恐懼世界的末日了。

從今天起,做任何事時,都請和我一起分享吧 😉😊


Jun 6, 2017

清晨做了一個夢,夢中的我又重演關係中的受害角色,
成為那「即使盡了力仍是個不值得的選項」。
每個人都比我好,無論是他、他媽媽,
甚至是帶兩個可愛小孩的美麗外傭,都比我優秀、「適任」。
醒來了發現是夢境,但它帶給我的不平安感受卻如此真實。
我為我的受害感憤怒,也為自己譴責這群人而感到罪惡。
我知道這個夢境有待寬恕。

「究竟為什麼我活得這麼沒有意義?」我問自己。
「什麼是有意義的人生?」
「愛著身邊的人,他們也愛著我,我願與他們分享、貢獻,
    彼此深深連結著,而祂也透過我持續給予愛。」
或許這正是我之所以被課程吸引的原因吧?
內心深切渴望著,活出真實的生命。

然而,回首我過去、目前的生活,卻一直在做相反的事:
期待未發生的事發生,同時逃避眼前發生的事。
一方面悲傷未與人連結,一方面與人會晤時又心生抗拒。
我彷彿看見了一個殘廢的自我形象,四肢潰爛壞死,
無法延伸自己去觸碰他人。

心裡跳出一個聲音:
「這就是你的目的啊!這樣才能確保你永遠得不到幸福。」
我正是那個編劇!由於內在的罪咎太深了,
因此自編、自導、自演了這個戲碼,來保證自己無法快樂、平安。

「為什麼如此悲傷呢?」
我所有的悲傷,都是以為自己已失落了祂的愛。
而我所有的渴望,都象徵著對那永恆之愛的想望。
分裂實在太苦了,而我可以決定重寫這齣劇本。

祂說:停止思考,專注於我們的連結...
祂的愛就像一道清涼的甘泉流淌而出,
浸潤了乾涸已久的大地,源源不絕。
那愛的源頭是一片無邊無垠的海洋,而我也在那其中。

夢境的畫面又再度跳出腦海,而我也已準備交給祂。
即使小我的分析論斷聲仍不絕於耳,
但這次我選擇專注於祂的臨在,不再隨意逃脫。
沒多久,胸口和前額有種溫熱的感覺,
籠罩著我的陰影散去,眼前豁然開朗:

在一片光亮中,我看見一群快樂的人們脫下戲服,
慶祝、歡樂地跑下舞台。
他們都一模一樣,純然的喜悅。
他們是我最親愛的弟兄、失散已久的家人,開心重逢。

我好想把你們全部認回來,
為了我們共同的願望與幸福,我願將寬恕作為我的生命目標,
直到我們全都想起一切,在天鄉團聚。


Jun 3, 2017

愛的本質

若一個人無法同理別人,只有一個原因,
那就是他心裡非常痛苦。
痛苦的人不可能同理別人,因為他心裡已被自己的痛占滿了。

若一個人心中有愛,他無法不同理別人。
在他的眼中只有愛,以及對愛的呼求。
基於愛的本質 (合一),他不可能不去回應對愛的呼求。

這就是為什麼聖靈永遠會回應我們的每一個真心祈禱。
只要誠心邀請,愛必定欣然來到。

如果祈禱未獲回覆,不是愛有問題,
而是我們的內心未真心渴望愛的視野。
祂無法給予祂所不是的。

Prayer is the medium of miracles.
It is a means of communication of the created with the Creator. 
Through prayer love is received
and through miracles love is expressed.

  - ACIM Miracle Principle 11


Don't take it seriously (Ken)

奇蹟課程是一本非常嚴肅的書,但我們其實無須太過認真看待。
因為重要的並不是這本書,也不是當中的文字,
那啟發了這些文字的才是重要的

若你想要成為課程的教師或學員,則必須學習仁慈對待每一個人、每一件事
如果你這麼做,即便是搞不清楚其中的形而上概念,也已活出了課程。
因此我會說無須嚴肅看待這部課程,
無須將它視為一部真理聖書、一場思想革命、一座靈修殿堂,
或者任何無法幫助你變得更加仁慈的事物。
[仁慈] 這便是世界結束的方式。
(註:主持人問 Ken 的前一個問題是「世界末日時你要做什麼?」)



On the one hand, the Course in Miracles is a very serious book. It's not meant to be taken seriously. In the sense that it's not the book, nor the words that is important. It's the Love that inspired the words that is important. If you want to be a teacher and student of this course, it is to learn how to be kind to everyone and everything. And if you do that, even if you could get the metaphysics wrong, you do the course. So I say not to take the course seriously, don't take it seriously as a book, as a movement, as a church, as any other than something that will help you become more kind. That's how the world ends.

 - Kenneth Wapnick (from the interview with Kenneth Bok)
    https://youtu.be/_3sPQj9vrg0?t=55m20s


Jun 2, 2017

心靈的力量

心靈的力量如此強大,
我賦予任何人事物意義,它就有了各種或大或小的意義,
而我也有完全的力量收回這樣的意義。

一切都在我的心靈裡。
當我選擇了小我體系的時候,我刻意把我所知道的真相視而不見或「忘記」,
按照小我的邏輯去追求、解決那些無法解決的「問題」。

透過寬恕,當我提升到聖靈的層次時,
我所渴望的愛的品質、想知道的答案都在我的心靈裡。
感覺好像是因爲聖靈開示了什麼智慧,
但事實上我一直以來都知道這一切,因為一切早就在我的心靈裡。
領悟更像是一種想起來的感覺。

不僅小我只是一個念頭,連聖靈也只是一個念頭。
因此,小我並不強大,聖靈也不殊勝,
力量全都在於我的心靈選擇要相信什麼。
就連相信自己的心靈並沒有力量,都能完全忘記自己的能力。

抉擇者的力量不可忽視,這大概是小我很不想讓我們知道的事情之一吧。

訴苦

現在讓人最痛苦的是他們不接受我的現狀,
不快嫁出去、嫁得好,就像家門之羞一樣。

「訴苦」?我的分手是你的什麼苦?
若你是心疼我的痛,為何我感覺不到?
你是心疼自己,「問題」解決不了。

是你們的問題。
我想這就是我們親子關係最大的結了。

聖靈,請你告訴我該怎麼辦?
目前的眼光導致了我的痛苦。
我需要你的慧見。我願意重新選擇。



你自認為是受害者,而看不見眼前的人和你一樣都正對愛呼求。
她的痛苦對她而言是真實的,你不也未接納她的現狀嗎?
只要是痛苦的人,都無法接受自己和別人的現狀,更不用說支持對方了。

你無須再像兒時一般,期待他們能滿足你的全部需求,
唯有如此你才能停止失望,唯有如此你才能開始愛他們。

不要再怪罪他人,也不要再怪罪你自己了。
靜下來,和我一起看著這僵局。

... 原來,把我視為家門之羞的不是別人。


Jun 1, 2017

孤島

孤寂的感覺鋪天蓋地而來,
感覺和全世界斷了連結,像孤島一般,被黑暗籠罩者著。
這種讓人窒息的感受,很接近死亡的味道。
我下意識想抓取各種人事物來撫慰,卻越來越糟。

小我又在興風作浪,我想起這是一個寬恕的機會。
感受「分裂」,真的好痛苦。
我好想怪罪這個世界,奪走了我的幸福,
但其實這是對我自己的詛咒:
「你不可能得到幸福的!你這個罪人,憑什麼?
 別癡心妄想了,you are doomed!」
「聖靈,我快被吞噬了,救救我...」
「你想要什麼呢?」
「我要上主的平安,我不要分裂,要平安長存我心。我渴望你的慧見。」

霎時間黑暗消失了。
「跟我一起看著它吧!」
「它在哪?」

那個咆哮著「我要你死」的念頭,就像一隻跳上跳下的小老鼠,
沒有心靈的認同,它什麼也不是。我終於笑出來了。



你時常會感到自己撐不下去了,
但相信我,回到寬恕。
你所渴望的平安會越來越常駐你心。你對我的信心也會日益增長。
就像今天一樣,你會將每個不平安視為邁向平安的機會,
重新選擇、再選擇。
我向你保證,每次你的誠心交託必會獲得我的答覆。

我一直都在等著你。


May 31, 2017

自然而然

寬恕後,愛自己會變成自然而然的事。
我看到我的誠實,只追求真相
我看到我的勇敢,探索傷口,質問舊有思想
我看到我的仁慈,同理與陪伴傷痛
我看到我的毅力,不斷練習接納與寬恕
我看到我的智慧,與祂同步後的結果

最重要的是認出了自己的真相,
在平安中,其實除了愛什麼也沒有。
愛變成了自然而然的事。



我的內在小孩不是我,她是我需要面對的課題
我的身體不是我,它是我的教具
我的抉擇者比較接近我,但他象徵我對真相的追求(選擇寬恕時)
我的真相在寬恕後才會成為體驗 ——平安中的心靈


愛自己之前,請先看到對自己的痛恨有多麼深

「愛自己之前,請先看到對自己的痛恨有多麼深。」

今天試著以內在小孩的視角來看,
鏡子裡映照的是一個極醜的人,眼歪嘴斜、像隻怪物。
「牠」說著:「我愛你,請接受我的愛吧。」

內在小孩尖叫:
「你騙我!在你眼中我根本爛到極點!還想騙說你愛我,滾!我恨你!」
我赫然發覺我對自己的恨有多深。
尖叫的小孩倒在血泊中,我內在發狂的恨意化為兇手,
將她千刀萬剮,一邊辱罵,一邊詛咒,
同時盡任何殘暴之手段,恨不能將她侵蝕殆盡。

再一次,我目睹了內在的暴行。
原來,我曾憎恨世界、他人,將我愛的人釘死,將 J 兄釘死,
而到頭來我最想毁滅的人,是我自己。
收回投射後,是最痛苦的。
我咎由自取,且無能為力。只能請求聖靈的幫助...

那不是我。
殺人者不是我,被殺者也不是我。
我在這裡和祂一起看著一切發生。
命案場景消失了,取代而之的是深沉的平安。
在祂眼中,「善」不是善,「惡」也不是惡,每個人毫無不同。
認同了小我的,都會迷失在百分之百的殺意中,沒有人例外,
但即使如此,我們其實都只是做了一個殺戮的夢而已。

真實的,不受任何威脅。
這世間沒有任何事物取代得了這平安,
我們所追逐的,都及不上千萬分之一,且稍縱即逝。
只要真心渴望,便非我莫屬。還等什麼呢?

寬恕,就是拿我的眼光和祂的交換而已。
我以為會喪失一切,卻得到遠超乎想像的禮物。

坊間的「愛自己」之所以效用不大,
就是因為我們沒有先嘗試看到自己早已先釘死自己,
內在小孩根本不會買單,就像先捅你一刀再摸你頭一樣幽默。
然而,在情緒升起時,「觀看、等待、不判斷」的接納仍是很重要的。
與傷痛同在,誠實感受,而不是急著解決它,才會看到真相。

一張相親聯誼圖片所勾起的憤怒感,
源於痛恨被打分數的評價感,
但也因為自己給自己打的分數早已低到破表,
才會如此害怕別人勾起這樣的痛。

在耶穌的眼光下,
我不是打分數的人,也不是被打分數的人,我們無法判斷什麼。
每個人都相同,擁有恐懼不安,也有對愛的渴望。
而事實上,每個人也都是純淨無瑕的心靈。
這一切,是只有經歷殺害/被殺角色,然後超越其上,才能體會的清明。
唯有體驗寬恕,才能活出課程的眼界。


May 30, 2017

灌溉自己

我們有時做許多事時都想一蹴可幾、一勞永逸,
好像做了一次手術後就沒事了,用這樣的心態來療癒、修行,
只證明自己多低估小我,多不了解心靈以及抗拒的本質。
運動健身是如此,鍛練心靈的肌肉更是如此。
若以為寬恕一次「大的」就能高枕無憂,隔天通常就會徹底失望。

對待自己的內在小孩,我們要用「女人」的方式來做:
與其做大事業,送大束花,更重要的是時時做許多小事,
說暖心的話,經常記得她且持續不斷如此。
重要的依然是願心,誠實觀看當下的感覺與情緒,
每次的練習接納都得一分,而那隨之而來的平安則是無價之寶。

你喜歡自己嗎?
想想你的朋友們,友誼不就是喜歡、欣賞他,
想和他談話、分享,對他好,建立一種親密的感情,時時想起他?
那麼和自己呢?
若只把自己的內在小孩當作一個惹麻煩的傢伙,豈可能喜歡自己?

從今天起,時時和自己談心吧!
感受共同的情緒,欣賞及鼓勵自己,就像對最親密的摯友一般。
事實上,又有誰能比自己更親密呢?
和自己、和聖靈建立關係都是如此,有哪一段關係不需要灌溉、經營呢?
需要時,才發現關係就像乾枯的植物般垂死。
需要連結且又逃避的矛盾,是不接受事實、期待幻相的表現。
一步一腳印,踏實的去做吧!收穫肯定會超出預期的。


May 29, 2017

愛自己

終於我了解了,何以我們之間的業力吸引力如此令人難以抗拒,
再一次進入關係並分開,為的就是要讓我看見,
一直以來我視而不見、不敢面對的自己。

原來我從未愛過自己。

「愛自己」,這個不用是新時代愛好者也聽爛了的詞,竟然如此不容易。
至今,我才發現踏上心靈探索十年來,我居然不知道自己有多不願愛自己。

我只知道內在有個恐懼被遺棄、不斷哭求愛的小孩,卻也不知怎麼與她互動。
於是,在近乎盲目付出、犧牲,委曲求全的一陣混亂中,
我不得不在幾度耗弱的狀態下正視她的需求。

在上個月的一次靜心中,我終於看見了那個五歲的我,
她是如此可愛、富有創造力和寬大的心。
她和我一直以為的自我形象截然不同:
搗蛋鬼、不合群、鬧脾氣,讓別人擔心生氣的麻煩小孩。
這大概是這些年來我第一次意識到:原來我可能值得愛。

與她和好後,我和他的關係就加速惡化、結束。
事情越來越清楚,我們不同步,即將分道揚鑣。
這段關係中的我,是如此低自尊,雖然我一直以為低自尊的人不是我,
但事實是他完美的映照出了我自己。我所認定的自己。
為了避免爸媽失望,努力撐著到撐不下去為止。

我忽然想起從前國中時一次考試考砸後偽造簽名的事,
當時我一定很害怕面對會被否定、責罰的狀況,才會如此吧...
而我如今依然,即使早已離開學校,依然背負著那份恐懼。
我一直擔心著自己不夠好,會被拒絕,
雖然我已無須再考試,那分數的陰影仍跟隨著我。

我下定決心,開始為自己的人生負責。
不再承擔別人的情緒,而忽略自己的需求,
這是我唯一的責任:好好照顧自己。
將自己的不快樂怪罪他人、怪罪父母,
都只是不願承擔起那個唯有自己能承擔的責任而已。

因著那莫名的自責,我無法享受假日的休閒時間,
心裡總有個聲音說「很會享受嘛!該做的事情都不做!」
提不起勁做那些該做的事,然後又懷著內疚和空虛感,認定自己不斷虛度時間。
自從決定好好照顧自己後,我也有了好好清理住家的動力,
我值得舒適和清爽的居住空間,
帶著為自己給出愛的心情,打掃也變得愉快而踏實。
從前我總覺得這類不斷重複進行的日常事務只是徒耗心力,
若非必要則無心去做,內在其實認定自己不配得舒適的時間與空間。

頭一次,我不再期待「靈性伴侶」的出現,
現在我只想好好愛護自己,沒有人再能為我做這件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