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應該把生活過得充實,吸收新知、參加活動,交友廣闊
我應該有幸福的感情、親情、友情我應該樂於工作
我應該維持快樂、真誠、有魅力
我應該樂於探索生命的各層面、保持身心強健
我應該受人人喜愛 ...
這些所謂的「普世價值」,是世人認為自身生命有意義的指標,
但也是綑綁自己、讓你無法平安的念頭。
只要你把這些信念當作生命的任務與目標,
便會時時批判自己尚未達到理想。
只要你把這些信念當作生命的任務與目標,
便會時時批判自己尚未達到理想。
你甚至會拿內在修行和外在生活來比對,
好似修為越高,便會相對顯化為越豐盛的形式 (金錢、人際關係、名氣...)。
若未朝此方向前進就會感到自慚形穢,豈可能接受自性的無條件圓滿?
這是對「信念創造實相」的誤解。
世界無須改變,只有你感知世界的方式才需要改變。
因為你已為自己的幸福設定了諸多條件。
因為你已為自己的幸福設定了諸多條件。
如果把所有「應該」替代為「不應該」,
是否願意同樣接納這樣的自己?
如果把所有「應該」替代為「可以... 也可以不... 」,
試著深入感受看看,是不是覺得鬆綁了不少呢?
人間的大多數快樂,其實是快感而不是幸福平安。
無論是美食、影音新知、開心活動帶給你的,都是一種刺激。
刺激本身沒有問題,但人們會產生執著,甚至上癮,
因為每一個刺激之間的空白變得難以忍受。
不要抗拒那些看似「邪惡」但會產生快感的行為。
只要帶著覺察去做,就能練習去寬恕每一次快感結束後的自我譴責。
我決不會貶抑你的所有「應該」與「不應該」,
只要你邀請我陪伴你的每一次覺察,這樣就夠了。